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陈贇:国有企业应把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

陈贇 发布时间:2020-08-31 08:27:00 经济参考报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逆全球化以及我国经济爬坡过坎、产业转型、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既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冲击,也面临着国内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挑战。国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勇担创新重任,强化自主创新,以创新力的提升带动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从而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国有经济发展提出增强“创新力”要求。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围绕中心提升创新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国有企业建立国内外研发机构331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648个;在2019年“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榜”前十位中,央企国企控股上市公司占据九席;2018年中央企业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98项。但由于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不高、创新体制机制存在障碍、市场激励不足等原因,国企创新能力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从研发投入看,国企研发投入还需要提高。2018年中央企业研发经费4900亿元,占营业总收入比重1.71%,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平均水平。从考核体系看,国企考核方案还需要完善。许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仍然以资产、营业收入、利润等当前的、显性的指标为主,不重视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专利数量、高技能人才占比等事关长远的、潜性的指标,这方面指标缺失或者权重很小。从激励机制看,国企激励动力还需要加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尽合理,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还没完全形成,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没有充分体现。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创新策略,加快提升国有企业创新力。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因此,国有企业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进行。

  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推动时代转型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世界级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更是显著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都是将自身生存发展目标与国家和全球发展的趋势与共同挑战相结合。未来国家产业布局重点在新基建上。2020年以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强调加快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国有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提升创新力。一要选准新基建的落脚点,加大投入,久久为功;二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重点解决“卡脖子”技术攻关;三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加强研发平台建设。

  尊重人性提升创新力

  国有企业创新力最终要落实在国有企业干部职工个体身上。所谓的尊重人性就是把员工作为国企的主人,听取他们的意见,按贡献大小参与分配。纵观世界级企业,都是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一方面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薪酬待遇吸引高创造力个体加入,另一方面给予个体以充分的信任和赋权,建立公司范围内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

  国有企业尊重人性提升创新力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重视高薪引进人才。二是收入与贡献紧密挂钩,提高员工持股的比例和利润分成的比例。全面贯彻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术、管理人才,充分体现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价值。三是对员工信任和赋权,形成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四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提高创新力指标方面的权重。考核指标就是指挥棒,关系着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薪酬和升迁,从人性的角度讲,国有企业领导人一定是围绕着这些指标来管理和经营企业。五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创新要有容忍度,宽容可能出现的失败。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更是如此。我们绝不能在国有企业中形成“干得好的没认可,干得不好有考核;有了争议没保护,出了问题要追责;干得多的毛病多,不干事的最快活”的局面。

  面向市场提升创新力

  技术创新链起始从研究市场技术需求开始,以满足最终用户需求为一个创新流程,主要包括技术需求发现、创新创意形成、成果转化与商业化等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加快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从而让科技创新在市场的沃土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

  技术需求一般来源于市场,是由消费者主导的,企业与消费者离得最近,为了竞争需要也始终在研究消费者需求,对消费者的需求最了解。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从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工艺、性能变得“挑剔”,个性化需求、体验性需求、精神文化消费和品牌产品需求日益增加。企业创新一定要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洞察消费趋势。

  市场要在企业技术创新中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有效激发各类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和积极性。大型国有企业要承担起原始创新的重任。我国面临技术“卡脖子”情况,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国有企业要在“卡脖子”技术方面作出国有企业应有的贡献,为国家分忧,为国企创利。大量中小型国有企业要在围绕产品更新和企业转型升级方面积极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混合所有制改革提升创新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强调,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混改成为国企改革重要突破口,混改是国企改革的重头戏。

  目前,从国家层面来讲,已经推出四批200多家重要领域混改试点企业,资产总量超过3万多亿元。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201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报告》显示,有三分之二的中央企业引进了各类社会资本,各省区市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比达到49%,截止到2019年,中央企业混改比例达到70%,相比2012年提高了20%。45家中央企业控股的91户上市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实施股权激励一年以上的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6.7%。2013-2018年实施混改的央企子企业中,混改后实现利润增长的企业超过七成。

  坚持国企与民企混改的主路,让混改真“混”,体制真“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良性竞争、相互协作、共同发展,为我国“富起来”构筑了坚实支撑。民营企业存在许多国有企业缺乏的优势因素,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完善治理结构,可以吸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体制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各自的弱项,从而提高国有企业创新力。

  深化合作提升创新力

  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必须打破各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形成协同创新的强大合力。国有企业要主动加强科技联合攻关,围绕行业和企业创新短板,聚焦具有决定性、枢纽性、通用性、前瞻性的重大关键技术进行研发,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国企资金、规模优势,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通过政企合作、产业联盟、产学研融合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和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到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价值创造中来,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共同发展。

  一要重视信息共享,通过大数据开放共享,政府、央企、民企之间共享信息,不同主体就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形成策略互动。二要重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三要重视开放创新。四要重视国际合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探索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未来世界级企业经营管理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传播。

  创新在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国有经济发展壮大以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和艰巨性。国有企业把创新融入企业发展基因,与国家战略、全球机遇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浙江省国资委派驻省属国有企业监事)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