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8月24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开门问策,并对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做好理论和政策研究、推进理论创新提出殷切期望。
以问题为导向,着眼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
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根本要求。马克思提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一切发展进步无不是在破解时代问题中实现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个先进的政党,总是善于在众声喧哗中听清时代的声音,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的。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品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通过回答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时代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指导实践突破的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正是以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目标任务进行开拓性、创造性工作,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扭住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发力,我们才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重大成就。
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环境看,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看到我国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的同时,我们必须着力解决好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等大量矛盾和问题。这是中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的大问题、大事情,也是即将进入的“十四五”时期需要研判的新形势、研究的新情况、解决的新问题。发展的需要、问题的破解,是我国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更崇高的历史使命,在开掘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中,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也必将大有可为。
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和政策研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都是通过思考和回答时代课题来推进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正是在认识和把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时代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全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
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恩格斯指出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理论来自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这一重要论断,要求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自觉运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这是推进理论创新的思想前提。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形形色色的经济现象,只有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切实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才能深化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才能准确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为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掌握其思考问题的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及时总结新的生动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也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厚实基础。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经济社会理论工作者依然要回答好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新发展理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继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理论是灰色的,而实践之树常青。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细察国情,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这样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才能下接地气,充分反映实际情况,理论和政策创新才能有根有据、合情合理,也才能服务好大局、支真招实招,充分体现理论和政策创新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要树立博大胸怀富有使命担当。强大起来的中国可以也应当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中国的问题就是世界的问题。对广大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来说,就需要树立国际视野,从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互动中探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既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为当今国际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撑。(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
-
宋瑞礼:应对新挑战宏观调控要有新作为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搞好宏观调控工作尤为重要。 [详细] -
成长春:高质量与一体化双轮驱动长三角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推进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擘画了新蓝图。[详细] -
孙萌:亚投行为全球治理注入新动力
亚投行在力求通过多边机制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