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唐遥: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唐遥 发布时间:2020-11-06 08:47:00 光明日报

  近年来,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中央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确理解这一新发展格局对我国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成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形势和趋势下更好地结合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推进国内国际两个方向市场开放和联通,用新的办法深化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此期间进博会大有可为。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经济长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工作重心。从经济规律来看,体量小的经济体拥有的资源、要素禀赋和该经济体的实际需求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外部的依赖更大。体量大的经济体更有可能依靠国内供给获得多种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例如在实践中,美国、日本这样的大型开放经济体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都比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迅速增大,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6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19年为35%,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1994年的1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以下,“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从1999年的53%下降到2019年的25%,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内循环已经在不断加强,而且可以预见这一趋势在未来会延续。

  最近几年,国际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阻力,客观上给经济外循环效率带来了挑战。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流行严重影响了国家间产品、资本和人员的流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外需。少数国家持续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阻碍了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进程,扰乱了跨境投资等正常经济金融交往。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把经济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经济国内大循环上,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大市场培育中的问题,但这一重心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不重视外循环。

  在经济内循环持续加强的大趋势下,外循环仍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注重“质”而不是“量”。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勇于面对全球最优秀企业间的竞争,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部激励。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速,很可能会落后于中国经济总量增速,低于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在不断提高开放水平的同时,不宜强行追求相关对外经贸指标的高速增长。

  搞好国内大循环,要强调做好对内开放,即强调国内各区域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联通、加快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尤其是要通过促进劳动力、资金、土地、知识产权、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国内大循环是要建立国内统一的循环,不是各个省市建立各自区域的内循环。因此,尤其要避免地方和行业打着内循环的旗号行本位主义之实、对市场进行不必要的干预。强大的内循环,不仅可以做强做大中国制造,还可以反过来促进外循环发展,通过中国市场体量吸引其他经济体为中国助力,通过对外投资助力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作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和生产中心之一,我国要不断加强自身经济全球辐射力,夯实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而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在经济方面,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要实现“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经济发展目标,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重要的实施路径,这要求我们扩大对内和对外市场开放和准入,动态地优化和整合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作用,一方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来提高经济的供给侧,另一方面通过培育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促进国内需求健康增长。

  (作者:唐遥,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