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有众多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聚焦“三个四”,即四轮驱动的产业体系构成、四大中心引领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打造。
1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新使命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中央不断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顶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等一批重要政策文件相继发布;粤港澳三地在协调机制、互联互通、制度衔接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优势互补的产业和空间协作更加紧密,合作模式从“制造与贸易”简单分工合作发展到智能制造、科技研发、生物医药等多领域深度合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初见成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大湾区城市之间产业协作也从要素协作阶段迈入多链融合发展分工协作阶段。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四五”开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作为经济基础的产业体系建设,必须要面对原始创新要素不足、绿色发展能力不强、协调发展程度不高等关键性问题,遵循新发展理念要求,不仅要做好“大”的文章,更要做好“强”的旋律、“优”的篇章,探索新时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加快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不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2
要着眼于两个关键词的要求:一是国际竞争力,二是现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着眼于两个关键词的要求:一个关键词是具有国际竞争力,一个关键词是现代。“具有国际竞争力”这一关键词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要以全球市场为舞台,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效率、质量和成本优势。“现代”这一关键词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要积极顺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始终引领产业发展。创新无疑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的驱动力。一方面,产业体系的现代化要求主动对接最前沿、最先进和最高水准的技术,如此才能始终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位置;另一方面,尽管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获得,但是唯有创新驱动发展下产业体系的国际竞争力才可能得到长远保持。通过将数字经济从流通领域导入生产领域,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互联网,以推动大湾区社会生产生活全面数字化,形成各具区域优势的分工新格局。
3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最为关键的是聚焦“三个四”
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有众多需要高度关注的方面,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聚焦“三个四”,即四轮驱动的产业体系构成、四大中心引领协同的产业空间布局和四链融合的产业生态打造。
第一,在产业体系构成上坚持“四轮驱动”,即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海洋经济为优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先进制造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柱,稳住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盘。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已有研究表明,不管在世界范围内还是在某一个国家,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具有规模体量大、配套体系全、发展空间广等优势。加快发展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重点是深入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先导,代表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未来。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一个广泛的共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是革命性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最为直接的应用场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基础好,港澳广深等中心城市科研资源密集,拥有包括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级高新区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平台。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是充分整合大湾区现有各类优势创新资源,加大协作力度,联合打造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现代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深厚土壤。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创业金融、科技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往往扮演了科技创新的催化剂作用,成为从科研成果到产业运用不可或缺的一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达,特别是以香港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广州期货交易所等现代金融服务平台为依托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核心就是高度重视发展金融产业,依托香港、澳门、深圳、广州等共同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和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深度融合发展。
海洋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优势板块,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独特气质。从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二十一世纪是海洋开发和利用的世纪,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将成为科技研发的热点领域。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长,地质条件优越,海洋经济发展良好,开发利用潜力极大。加快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根本是要加强粤港澳合作,香港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基础领域创新研究优势,澳门加快发展海上旅游、海洋科技、海洋生物等产业,深圳积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共同打造海洋经济科技平台,共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共同建设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第二,在产业空间布局上以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引领协同。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四个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协同作用,推动大湾区各城市错位发展,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在中心城市产业布局上,广州依托深厚工业基础,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深圳依托国际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打造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高地;香港利用其全球金融中心地位,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资金需求;澳门重点发展以休闲旅游和商贸服务等多元产业。在重点区域上,珠三角西岸城市积极加强和港澳对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珠三角东岸城市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命科学等重点新兴产业。
第三,在产业生态打造上以“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推动产业升级。面向产业创新的内在需求,积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合力助推产业升级转型。强化创新链,借助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等战略契机,加强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产业化来推动创新。拓展产业链,针对“卡脖子”的薄弱环节,积极实施“延链、补链、强链”战略,不断拓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部署资本链,通过发挥科技金融的优势,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整合大湾区内外资金资源,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提升人才链,着力破解创新发展的人才瓶颈,以人才结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人才集聚引领高新技术集聚,着力打造“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人才集聚机制,为产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邹新月:广东财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卫星:广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珠三角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中心主任)
-
李朝晖:找准粤港澳大湾区立法协同的突破口
当前可以新经济、新技术应用和社会新现象领域的立法为突破口,探索立法协同机制,进而推动全方位的立法沟通交流,不断扩大立法协同的范围。[详细] -
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大湾区金融科技根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