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第16期《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文章中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对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从历史上看,不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对我国经济文化繁荣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棉花、番薯、玉米等作物的引进对我国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白银的持续流入对保持货币体系稳定功不可没,敦煌文化则是中西交流的重要结晶。指南针的输出为大航海时代提供了技术支撑,茶叶、瓷器等产品享誉西方。
同样,当前我国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借鉴西方先进技术、积极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2013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驱动作用。2021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以人民币计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493.6亿元,同比增长14.9%。同时,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支付货币、交易货币、储备货币等方面比例均有所提高。
上述历史事实充分说明了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基本事实。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各国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实现繁荣发展,才能保持我国经济文化繁荣,实现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目标。
当前,我国已步入新发展阶段,继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则是我国步入新发展阶段后的重大战略任务。而国际循环不仅是我国继续深度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的战略需要,更是我国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推动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新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不仅要重视构建国内大循环发展体系,更要重视构建国际循环体系,只有双轮驱动,才能实现平稳发展。为此,我们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保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只有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也才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合作,推动我国产业技术持续升级,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影响,全球产业链分工地区化趋势更为明显,但各国之间的产业链合作进程并未因此而发生逆转,继续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仍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
二是做好重点领域相关工作。以经贸为主线,克服贸易保护主义的负面冲击,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持续扩大的对外开放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生效,我国也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并全面推进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的谈判,参与全球化进程更是由量的层面上升为更为注重质的层面。而继续推动经济全球化,也是我国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充分依托国内大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是找准重点方向,抓住两个重点和一条主线。顺应个性化服务化发展要求,充分把握经济和产业链地区化发展新要求,加快推动亚洲区域一体化进程,深化中国—东盟战略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时,以数字经济和能源转型为抓手,深化中国与欧洲国家的战略合作,特别是在5G、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作者:崔成,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
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全面拓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10年来,我们积极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形成。[详细] -
在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0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正在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详细] -
刘志勤:“依赖中国”在西方何时成了罪过
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日前称,德国对中国的“天真已经结束”,德国经济部正在制定新的对华贸易政策,降低对中国市场及产品的“依赖性”。近年来德国政界开始鼓吹与中国“脱钩”,产业链外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