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大差距”,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发展阶段新变化,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春节前夕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所强调的,“共同富裕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三大问题,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
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现代社会分配结构。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21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占人口总数的比重约为28.3%。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超过4亿,使其在未来15年超过8亿,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结构,还需更加努力。为此,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在整体提升收入的基础上持续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通过高质量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做好。以创新发展促使财富增长,优先发展数字导向、知识密集的全球价值链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巩固发展保障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且自主可控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在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的基础上推出更多高质量产品,不断强化行业发展的协调性,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不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通过完善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只有先把“蛋糕”做大,才能在大“蛋糕”的基础上合理分“蛋糕”。为此,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大力倡导勤劳致富,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减税降费和改善营商环境,推动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技术工人、新型职业农民等迈入中等收入群体。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创新就业政策配套体系,确保在平台经济、共享经济、零工经济中从业的高校毕业生、进城农民工等有机会迈入中等收入群体。
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低收入人群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低收入群体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减轻困难家庭教育负担,提高低收入群众子女受教育水平;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兜住困难群体基本生活底线,使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情况,乡村有效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上存在明显差距。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对农村发展的软硬件支持力度,不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使更多农村居民勤劳致富。坚持统筹规划乡村产业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展农民就业创业途径,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盘活农村资源资产,扩大农民财产性收入。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间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动,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鼓励“能人”返乡,分类培养一批种养加专业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乡村治理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并规范资本下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充分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农民利益等基础上,积极发展高效产业,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模式。
加快补足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教育养老及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重点推进农村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实现出行便捷、生活便利、服务可及、环境优美,推动广大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合理分工、优化发展,促进相对平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这篇大文章”作出重要部署,特别是强调“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
通过开展全域规划,加快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坚持全国“一盘棋”开展全域规划,注重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等方面的功能。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继续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引擎作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发挥这些地区的“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等重要作用。
通过对口帮扶及区域间横向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推进东西、南北结对帮扶合作,逐步探索建立基于人才、产业、市场和社会领域的长效帮扶机制。激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内生动力,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
(作者:姜友文,系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党委书记、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在布隆迪布班扎省基航加县,中国农业专家组成功实施杂交水稻减贫示范村项目,帮助全村居民摆脱绝对贫困。[详细] -
李实:实现共同富裕要做大并分好 “蛋糕”
进入新时代,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被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详细] -
海外网评:培育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
“我们已经共同播下布特拉加亚愿景的种子,应该精心栽培、共同呵护,培育亚太共同发展的繁荣之花!”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