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汇聚合力高水平搭建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平台

葛志专 发布时间:2023-02-28 08:45:00 广州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港澳青年是我国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群体、后备力量。近年来,广州大力发挥国家中心城市优势,多措并举为港澳青年在穗创新创业、安居乐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广受港澳青年认同和欢迎。站在新征程新起点,广州要继续担当使命,抓住深化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重要机遇,更高质量打造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来穗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统筹构建以南沙为中心枢纽、全市多节点支撑的布局模式。

  建设南沙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是国家赋予广州的重大任务之一。当前,广州港澳青年群体初步集聚,成为港澳青年前来内地发展的重要枢纽,但平台资源相对分散、合力不足。要加强对全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和政策的统筹布局,可以研究构建以南沙为中心枢纽、全市多节点支撑的平台空间布局网络,整合全市力量、集中优质资源,以聚焦港澳青年发展为目标,在南沙打造出一个开放力度大、承载能力强、支持政策足、发展环境优,在全国乃至全球海外华人中都有较强影响力的示范基地或青年发展区。在政策覆盖方面,统筹政策支持力度和方式,延伸相关政策至全市现有各基地,各基地以落实政策、做好服务和促进交流为主要功能。整合现有力量,研究实施“链长制”或成立相应的法定机构,围绕覆盖创新创业就业全链条、各环节,打造专业能力、服务能力强大的港澳青年服务队伍,构建富有实效的引人育才机制。

  着力扩增量、优存量,把实习、就业、交流作为重要突破口。

  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参与现代化建设,需要经过从认同到融合再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扩大“增量”,画出“同心圆”仍是当前重点。市场规律表明创新创业风险大、成功率相对较低,要充分研究港澳青年的特点,把握好支持的重点环节,更加突出以升学、就业、交流为主要方向。一方面对于创业初期的项目要适度加大帮扶力度,对于有潜力做大的项目要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助其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把促进港澳青年来广州和南沙实习、就业、交流作为当前阶段提升增量的主要突破口,加快研究落实好就业政策,扩大优质的就业实习岗位,在就业许可、资质认证、行业互认、学历认同等方面要加快对接,特别是对于港澳青年、高校毕业生擅长或热门的专业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可以优先逐行逐业对接。提高宣传实效,推动政府部门、本土高校、社团、社区、各类组织、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港澳同行对接,在港澳青年喜闻乐见的主流媒体、集聚场所、热点活动中做好推广宣传工作,把好的政策用出实效。

  优先解决港澳青年当下发展难题,畅通创新创业生态堵点。

  一些港澳青年近年来在创新创业中遇到了诸如融资难、招工难、对接难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与港澳规则和机制对接衔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可以此为突破口,加快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畅通港澳青年及市场主体前来广州、南沙的渠道。如在金融贷款方面,可以加快研究允许穗港澳三地银行、天使投资人、私募基金、融资担保公司、证券公司、证券交易所等机构为港澳青年提供融资服务,大幅放宽资金进出和账户设立等方面的约束,对在南沙自贸片区及同类区域注册且开展实际经营业务的港澳企业放宽跨境资金额度、交易频率及缩短周期;鼓励金融机构采用依据企业经营大数据和征信数据的新型贷款方式;鼓励市产投基金联合社会资本创建天使创投资金,投资富有潜力的创新项目;设立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专项资金,落实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政策。释放好《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投资试点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红利,吸引港资及国际资本集聚南沙。为港澳青年在南沙、在广州创业项目配备创业导师,为青年群体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在进一步做好政策兑现方面,明确责任落实单位和政策落实落地路径,进一步简化申请流程。

  协同港澳、联动湾区,共建有序高效的服务青年发展格局。

  南沙机遇即是全省机遇,要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化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广东省全方位支持,联合港澳制定青年发展规划,共同服务港澳青年发展需求,制定整体青年发展蓝图愿景与政策支持体系,明确城市分工,对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就业、教育、生活、心理、社会参与、文化融合等各方面予以通盘考虑,加强内地与港澳青年群体的双向交流,增进港澳青年文化认同。高水平建设大湾区青年人才发展平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网络,因应香港特区政府成立青年事务局并设立青年发展基金,推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基地体验资助计划”“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业资助计划”等行动,构建全省一体、精准高效的联动合作机制,深化湾区城市联动,树立一体化、网络化、服务化的协同发展观念。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