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近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必须全面认识、正确看待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要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安排,完善新时代人口发展战略,认识、适应、引领人口发展新常态,着力提高人口整体素质,努力保持适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规模,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在人口总量维持稳定的大趋势下,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值得注意。2020年,我国年度出生人口数量为1202万,2021年降至1062万。另据统计,2020年,我国15至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为9.68亿,而60岁以上老人人口数量为2.64亿,65岁以上老人为1.91亿。
从当前人口结构上看,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新增人口和劳动力人口减少,使得劳动力人口面临工作和养老的双重压力。另一方面,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仍然相对充足,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升,人力资本的运用效率将会进一步提升。
由于生育意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变化,短期内,新出生人口数量料将不会发生重大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老年抚养比将会不断上升,2020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30,而总抚养比已经达到了58。针对这一问题,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延长退休年龄,或者退休人员的返聘,二是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促进代际平衡。
从现代化建设的角度看,我国人口结构趋势为养老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比如长护、养老保险、养老度假等,有助于协调现代化建设和人口的高质量发展,从健康经济学的角度看,养老产业有利于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延长寿命,促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时缓解了年轻人的压力,使劳动力人口能更加高效的投入工作中,两者共同促进我国人口发展的均衡和代际的平衡。
同时,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我国新增人口数量与劳动力人口数量呈现出递减趋势。因此,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提高劳动力素质是当务之急,而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体系和教育产业的建设和发展。
从劳动力参与率和劳动率资源利用率看,普惠教育体系的建设需要在国家教育预算和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在职培训等,都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现状的需要不断调整,另一方面,积极实施生育鼓励政策,同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产业,减轻青年生育负担,也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培育和积蓄持续的高质量的人口资源。
可以看到,现代化建设发展和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而当前人口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又在于代际平衡。实现高质量人口发展,不仅离不开生育和养老政策的完善,更离不开教育服务业、养老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在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现代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作者系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厚植爱农情怀 练就兴农本领
培养一支热爱乡村、扎根农村、擅长管理并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重大。[详细] -
在上海浦东,看长三角技术创新如何跨越“死亡之谷”
其中,总部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世界观察长三角科学技术转化的绝佳“窗口”。在这块试验田上,不少创新策略被提出并实践,比如“拨投结合”方式支持引领性、颠覆性技术项目。[详细] -
把握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
守正创新是新时代的鲜明气象,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显著标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