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蓄积发展新动能
随着经济体从要素驱动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发展,人们认识到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即通过从新质生产力的发掘与提升来达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指出,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本文拟对这一概念的丰富内涵进行三个方面的简要评述。
新质生产力的哲学内涵
基于系统观念的认识,这里的“新质”在概念上与复杂系统科学的“涌现”(emergence)含义相对应,主要是指多个次级系统耦合形成整体的生态系统出现各次级系统单独存在时所没有的特点和性质,在整体系统中各次级系统频繁互动,产生更加复杂的整体功能。在自然界中,蚁群、鸟群的活动和人类大脑神经元的运动,都体现了这种规律。自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由于全球互联网中计算机数量呈几何级数上涨,其内部也逐渐具备了“涌现系统”的特征。以4G通信技术为先导,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全球网络智能泛在的“新质”特征涌现,于2008年左右开始迈入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时代。
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内涵
工业革命以来,福特主义工厂体制在资本原始积累基础上,其产业扩张依靠大量资源投入与消耗、高能耗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来实现。在工厂管理与劳动组织体制上则以“泰罗制”为代表,在产生巨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雇佣劳动异化与科层专制这一低效能、低质量发展问题。随着经济体从要素驱动增长走向创新驱动发展,为了实现高效能、高质量发展,人们认识到只有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与社会民生福祉的不断提升,即通过从新质生产力的发掘与提升来达到社会生产力的整体跃迁。相较于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要求通过大数据、5G、增材制造以及通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运用,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软硬件设备等来改造传统的生产流水线并实现供需信息反馈的一体化,使用拥有强大算力支撑的智慧系统来安排生产、流通、消费的所有环节,实现无人化、智能化的即时生产,催生出自动化经济这一新经济形态。
新质生产力的组织内涵
新质生产力还意味着一种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政治组织发挥战略先导作用。中国40多年以来的发展经验证明,党的各级组织在市场的培育、供应链的维持和协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熊彼特创新意义上”的企业家的作用。从“大国重器”产业战略决策到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再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中国信息通讯产业的发展一直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将互联网这一公共事务治理的最大变量转变为最大增量,在探索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把握到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坐拥10亿多网民的庞大体量,以移动支付、直播电商等数字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创新为标志,我们通过日新月异、不断迭代的算力体系对信息、商品、服务和货币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挖掘与分析,逐渐造就中国数字经济的“新质”特征。以深圳南山非公企业党建的既有经验和做法为代表,许多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开展党建,逐渐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建设对创业团队的稳定、研发团队的攻坚以及探索建立现代企业治理制度,都具有重要的“新质”作用,可谓“新质生产力”在组织现代化方面的体现。
【作者系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为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发展主动权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详细]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及实现路径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加快培养能够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壮大新兴产业人才队伍,让创新型人才转化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领者、推动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