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建设全球创新之都应强化科创引领

温兴琦 周邦栋 发布时间:2024-01-23 08:35:00 深圳特区报

  各类创新型企业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力量。要全方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健全科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完善和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推改革+强激励+优环境+补制度+重落实”多措并举,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

  深圳正处于建设全球创新之都的攻坚时刻,加速推进拉长板、补短板和争样板工作迫在眉睫,其关键在于破解各类创新资源向科创成果与经济价值转化缓慢难题,突破科技成果难以迈出实验室“围墙”走向市场的困境,以驱动“资源投入与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协调。

  加快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激活科技创新源动力

  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创新资源高度集聚的城市,但与国内科教实力雄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武汉等相比,深圳在高层次高校和研究机构方面仍然处于暂时落后的地位,职业教育发展强势但高等教育存在差距,不利于输出持续多元的创新知识,导致产学研结合不够深入,限制了原始创新能力,降低了创新发展的整体效率。高水平创新人才是加快重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源动力,仅靠重商重冒险的企业家精神难以紧跟深圳打造全球创新之都的步伐,依托拔尖创新思维激活科技创新源动力应该成为深圳创新引领发展的新引擎。

  对内应持续加大高等教育培育和发展力度,强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完善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创新人才发展环境,稳固深圳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路径与产出渠道。对外应逐步升级人才引进政策,广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科技人才,健全用才留才机制,汇聚时代需要的科技型战略企业家。通过内育外引双管齐下,开创天下英才齐聚深圳、同心共筑科技创新高地新局面。

  引导创新重心向市场转移,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深圳科技创新能力不断跃升。但必须看到,深圳科技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与国内外先进城市仍存在一定差距,“科研拥挤”与“重技术而轻市场”导致深圳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力度与产出水平不符的问题。因此,一味地增加创新资源投入而忽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将会导致创新资源的浪费与经济增长逐渐乏力。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成为阻碍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的主要瓶颈,这就要求科技创新的重心必须由“重技术”向“重市场”转移。

  一是完善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动力,从源头破解“技术供应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脱钩”的困境。二是聚焦科技研发与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引领科研资源适当向成果转化倾斜,支持创新主体开展概念验证,推动中试资源共用共享,丰富拓展科技创新成果场景应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路径。三是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引入多元竞争主体,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建设。

  健全双重耦合驱动机制,助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协同

  当前,深圳科技创新研发的整体效率在不断提升,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仍待提升,尚未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各阶段和环节良性互动机制,从资源投入到科技研发再到成果转化这条创新价值链并未形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是深圳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也是引领创新城市科技创新体系改革的有力支撑。

  一方面,要从平台端与制度端提升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效率,搭建数智赋能互动平台,促进信息反馈、创新交流与知识共享,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推行市场导向的创新绩效评价体系以弥补各创新主体间合作动力不足的缺陷,促进创新目标的匹配并激活各主体创新活力。另一方面,重点聚焦突破性创新成果市场化的资金支持及拔尖科技战略人才的“引育留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以资源投入市场化倾斜引领科技创新、以研发成果产业化助力经济增长、以经济发展科技化反向激励尖端创新的多赢局面。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各类创新型企业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的主体力量。深圳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数量与质量上略显不足,这也导致深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短板,产学研融合中主体力量不均衡及创新要素倾斜不合理的现状亟待改善。强化深圳创新生态系统中企业的角色,突破创新边界、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基于深圳科技创新生态现状的理性选择和有效对策。

  其一,要全方位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重大科技创新企业白名单库,健全科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构建企业创新高端智库网络并提升企业话语权,完善和优化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评价体系,“推改革+强激励+优环境+补制度+重落实”多措并举,更加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其二,突破创新的组织、地理与产业边界,实现深圳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人才、技术、设备、平台等方面资源的共享,构建更高效的创新资源流通及跨边界协同创新机制,更好发挥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研究型大学“主力军”作用和高水平科研院所“引领者”作用,合力打造各类创新主体“美美与共”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生态模式。

  秉持价值共创理念,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创新

  数字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数字化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当前,深圳多数企业已经形成数字化转型的共识,不断优化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初步打造了一批具有数字化转型标杆效应的企业,未来重点是进一步强化促进工业企业间合作共赢的意识,依托数字技术加速典型场景的应用,以更高效地改进研发流程,显著提升深圳整体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

  一方面,从价值共创的角度,积极促进创新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设立企业联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和优化合作共创的政策体系,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以实现资源互补与共享,加速创新思维的融合与碰撞,共同攻克行业与社会技术难题,提高企业创新效率与质量,进而实现深圳科技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提升。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化思维和行动,建立数字化协作平台,推广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企业开放部分数据和API接口,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保障创新主体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取全面多维的知识信息,提升其将碎片化知识进行充分整合和对海量数据进行精准挖掘分析的便捷性和效率,切实提升各创新主体间的合作广度、深度和频度,真正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本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建设全球创新之都背景下进一步促进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研究”(SZ2021B017)阶段性成果】

  (温兴琦: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邦栋: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