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以智能技术推动语言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09-26 11:08:00 来源: 青海日报

  在全球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深度交汇的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国家战略协同的重要支点,不仅承担着跨语言信息传递的基础职能,更深度嵌入国家文化传播、议题建构与全球话语竞争重要体系。面对数字化转型新趋势,语言服务企业应积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以增强内生动力为根本,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推进智能技术与语言服务产业深度融合,推动语言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机遇,共建智能发展新格局

  在智能技术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语言服务企业正站在产业升级与技术融合的交汇点,成为推动语言服务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工智能、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等前沿技术,正深度融入语言翻译、语料加工、内容生成、语义识别等重要环节,重塑语言服务生产方式、组织模式与服务体系。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实践主体,不仅在推动技术落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支撑国家语言能力建设、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面对新时代新要求,语言服务企业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跃升,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价值。要树立系统思维,密切关注国家语言服务发展规划和政策导向,聚焦语料资源整理、技术融合应用、标准体系构建等重点领域,积极参与顶层设计与场景落地。同时,智能语言服务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稳定的财政支持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应通过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出台激励政策等措施,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共同打造自主可控、协同创新、富有竞争力的现代语言服务产业生态。

  夯实资源基础,构建多领域服务底座

  全球语言服务需求的持续扩展,使得其服务对象从通用语向多语种延伸,应用场景从文字翻译拓展至政务、医疗、法律、科技、传媒等多个专业领域,这对语料数量、质量和适配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语言服务企业作为语料资源建设与利用的重要主体,既要“建得出”,也要“用得好”。一方面,要加快资源积累与整理,注重多语种、多模态、多领域语言数据的采集与加工。鼓励企业围绕业务需求构建高质量语料库,探索建立标准清晰、结构规范、可持续更新的行业语料体系。同时,应关注小语种资源的长期储备,为服务“一带一路”语言合作和国际传播能力提升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共享水平。推动企业间、校企间资源互通互享,构建数据协同机制。通过资源格式统一、标注规范、接口标准化等方式,提高语言数据的可调用性与迁移能力,助力技术模型训练和应用系统迭代。

  深化技术创新,激发语言服务新动能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语音识别、机器翻译等技术的持续演进,语言服务正加速从“辅助工具”向“智能系统”转变,行业的生产方式、服务形态与运行机制正发生深层次变革。越来越多的实际应用场景对语言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呈现出智能化、自动化、融合化的显著特征。面对这一趋势,语言服务企业首先应把握国际科技前沿动态,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新产品开发。要集中资源开展重点攻关,围绕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理解、生成式模型等领域,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创新效率,努力掌握领先技术。通过加强内部研发力量,与科研机构、高校深度合作,推进跨学科协同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标准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竞争优势。在取得阶段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快将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新技术在语言服务全流程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要主动拓展海外市场,通过国际合作、技术出口等多种方式,将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推向全球,为我国在世界科技领域赢得更多主动权。

  强化协同育人,构建复合型人才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深度融合,行业对复合型、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转型升级压力。语言服务企业作为用人主体和技术应用实践场所,应在育人环节中更加积极主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助力构建覆盖多语种、跨领域、懂技术的现代语言人才体系。一方面,要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对接合作,围绕语言数据处理、翻译技术、人工智能基础等方向,共同设计课程内容、优化教学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塑造”转变。通过开设联合实训基地、参与教材编写、派出技术专家等形式,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实际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岗位导向和长期培育,将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与高校教育目标相结合,探索“语言+技术”“语言+行业”“语言+管理”等多维复合型岗位能力模型。

  面向未来,智能语言服务作为技术驱动的新兴产业,正重构语言服务的组织形态与价值体系。把握这一机遇,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推进资源整合、技术融合,加快培养复合型人才,推动智能语言服务内涵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语言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力与国际竞争力。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基金项目:2025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西安与中亚文化交流的英文媒体语料库建设与主题建模研究”(项目编号:25LW151)〕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探索构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详细]
  • 数智赋能新工科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构建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工程教育需突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 [详细]
  • 高校党务思政工作智能化建设研究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社会各领域的当下,高校党务思政工作作为筑牢思想根基、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阵地,正处于创新变革的历史节点。数字化转型不仅重塑着信息传播、人际交往模式,更赋予高校党务思政工作“智慧升级”迫切使命。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