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专题2019 > 纪念西藏百万农奴解放60周年 > 本网原创

书单来了!书中光影记录时代变迁

周晶 发布时间:2019-03-31 16:4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2019年3月31日,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西藏民主改革60年系列图书”首发式在京举行,共有7本图书正式发行。

   

  图为《喜马拉雅的囚徒》。1959年之前,旧西藏有一种可怕的刑罚。地方当局对于政治上的对手,或者重罪犯人,先施以令人发指的鞭刑,在布达拉宫前公开示众,最后戴上至死也不得摘除的镣铐枷锁,流放到喜马拉雅的荒谷绝峪为奴,服终生苦役。1974年,著名民俗学家廖东凡先生和作家叶玉林先生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加玉区的“囚徒村”“活地狱”炯巴堡寨进行实地考察,寻访到几位当年的苦役犯。他们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和悲情,是关于黑暗残暴农奴制度的第一手材料。

   

  图为《拉萨影痕》。1951年6月,徐乐天作为三人医疗小组的成员,跟随张经武将军奔赴西藏拉萨,成为中央派遣的首批进藏医生。徐乐天亲身参与了有史以来第一所社会主义的现代医院在雪域高原的建立。他利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1951—1953年赴藏途中,以及在拉萨行医、体察社会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真实地反映了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拉萨凄苦农奴与骄奢贵族生活强烈反差的真实社会面貌。

   

  图为《将门家风》。该书整理收录了老红军、开国中将、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和李光明夫妇从1952—1965年间给长子谭戎生所写的珍贵家书40封及照片,信中谭冠三将军或向家人讲述自己的历史、近况、抒发报国之志,或向子女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留下教子的箴言,展现了将军赤诚向党、以身许国、廉洁治家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是对发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最好诠释。

   

  图为《草原上的热巴老人》。此书将热巴老艺人欧米加参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所经历的不同寻常的事情以自传的形式介绍给世人,一个过去没有社会地位、人人歧视的流浪艺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了党的好干部和人民的艺术家,可以说他是千千万万翻身农奴的缩影。

   

  图为《雪域山水高原人》。此书是一部纪实性的长篇回忆,作者金志国饶有趣味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10岁随父亲进藏,以及此后在拉萨读书到长大后在西藏工作的种种经历。透过作者的个人体悟和多姿多彩的西藏生活,雪域山水、藏地人物在他的笔下一一鲜活起来,引人入胜。读者也能从中体会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藏社会生活的变革和发展。

   

  图为《克松村60年——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改革发展纪实》。克松村,从封建奴隶主庄园到“民改第一村”,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展现。本书作者苗云长博士始终把视角聚焦到个体命运,同时注重宏观考察,把克松村的历史变迁、人文地理、衣食住行、交通教育、组织建设、特色产业和文化精神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总结,反映出克松村及整个西藏民主改革60年的发展历程。

   

  图为《雪域边陲小镇——玉麦乡》(藏文版)。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地处中印边境要地的我国最小乡政府——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的历史变迁、欣欣向荣的发展变化以及充满希望的美好未来。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勉励称:“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孔夏)

   
图为西藏中学学生认真观看丛书。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