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即时新闻 > 民生

一起为村医队伍建设想办法

姚常房 发布时间:2020-05-18 08:30:00来源: 健康报

  “调研中发现,乡村医生面临收入待遇总体偏低、后继乏人等问题,已经影响到一些地区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和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办的全国人大重点督办建议。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去年7月邀请多位人大代表赴一线调研,深入了解村医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基础上,代表们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村医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比如对年满60周岁的村医采取补助形式,进一步提高其养老待遇。”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相关负责人说。

  深入调研回应关切

  “45岁以下的村医很少了,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干村医。”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泗水县苗馆村隈泉村乡村医生刘庆民近年来的建议议案基本都围绕着村医队伍建设问题。

  像刘庆民一样关心村医队伍的代表委员还有很多。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承办的建议提案中,26件涉及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其中建议21件、提案5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对这些建议提案梳理后发现,共有9类具体建议: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进一步解决村医身份待遇问题的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和贫困地区支持力度,多渠道提高村医待遇;完善村医养老保障政策,解决其后顾之忧;完善实施村医基本药物制度,适当提高基本药物补助标准;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村医服务能力;加大村医培养力度,开展村医学历教育等工作,促进村医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推进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完善村卫生室运行保障机制,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报销定点,建立卫生室运行补助机制并购买医疗责任险;严格村医准入,建立村医退出机制。同时,村医队伍建设的问题不单单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一家的事,还涉及多个部门,比如,去年7月的调研,刘庆民参加了。他跟随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中央编办等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研工作组去了湖北省黄冈市。“同期还组织了另外3个调研小组,分别到了河北承德、湖南长沙、四川乐山。其中,河北承德调研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贺胜带队。在每个调研地区,除了要现场考察3个~4个乡镇卫生院外,还要去3个~4个村卫生室,共访谈了40余名村医。”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2018年,黄冈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相关经费足额纳入预算,建立村医待遇的长效机制。” 回忆当初的调研,刘庆民说,看到了各方在村医队伍建设上的努力。

  据了解,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实施5年来,全国共有12万人取得了相应资格,壮大了农村地区的医师队伍。一些地区也因地制宜采取了强化村医队伍建设的好办法,如河北承德的“雨润工程”,开展村医定向培养,财政予以补助。其中,村医每年有5000元~15000元定额补助,对老年离岗村医发放年资补助。

  合力攻坚“老大难”

  “村医队伍建设一直都是国家层面关注和推动的重点工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顶层设计方面,基本上都完善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地落实并不平衡,需要一点一点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相关负责人说。

  去年7月调研完成后,全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视频会召开了。会上,王贺胜说,要积极借鉴推广相关省份的好经验好做法,解决村医队伍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快,各地就涌现出一批完善村医政策的“真动作”。比如湖南省委出台了《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实施方案》,规定对实施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并与乡镇卫生签订正式合同的村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险缴费由地方财政和村医个人按比例承担。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政府出台文件,将村医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乡村医生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劳动合同,身份由个体转变为乡镇卫生院自聘职工,乡镇卫生院依法为村医购买社会保险和医疗责任险。

  不过,刘庆民也坦言,村医队伍建设是一件“老大难”问题,并不能一下子就解决好。“我这里都是山区,经济条件等比较差,落实起来更难。”因此,刘庆民今年的建议中很重要的一条仍然是村医队伍建设,希望探索更合理的村医培养模式。经过一年的进一步调研,他完善了去年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机制的建议。刘庆民说,村医培养可遵循“从本村来,回本村去”的原则,如此可以建立人情味的医患关系。希望政府能加大投入,设立乡村医生培养专项经费,并且针对偏远山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投入力度。同时,解决年轻乡村医生的编制问题,提高其收入待遇,让他们愿意留下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也没停止过为村医队伍建设想办法。“正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在村医养老保障、职业发展、岗位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方面出台新的政策,不断稳定优化村医队伍,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基层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刘庆民相信,在多方努力下,“村村有医,医有传人”一定会不断推进。

(责编: 贾春玲)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