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表村医”折射出几多尴尬
村医曾因“一手拿锄头,一手听诊器”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赤脚医生”。如今,这一备受尊敬的群体却自嘲成了“光剩一支笔”的“填表医生”。“赤脚医生”变“填表村医”,折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几多尴尬。
作为公共卫生的基础工作,很多表格确实不得不填。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随访表,每季度一次填写方能动态观测病情;儿童、孕产妇的健康管理表格及时填写,妇幼保健才能更加契合期待;居民健康档案动态更新,方能确保数据精准……这些数据集中起来形成的大数据,能为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医疗资源投入提供依据。但如果表格过多,且不同表格还可能出现相同内容,导致村医填表比看病的时间还多,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解决“填表村医”的烦恼,需要科学设计表格,尽量合并同类项,不让村医重复劳动浪费时间和精力。同时,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提高利用效率,为村医减负赋能。当前,基层信息化建设依然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缺少资金和专业人员,信息化建设推动缓慢;有的地方项目分散、设计不合理,导致系统互不衔接,人为制造障碍;还有的信息化项目建成后,后续服务跟不上,成了烂尾工程。在一些地方,医保直报系统倒是延伸到了村卫生室,慢病管理也有网络系统,但年龄偏大的村医不懂使用,只能用原始表格代替。国家去年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基层信息化建设亟待提速增效,让村医早日摆脱填表困扰。
无论是医疗重心下移,还是疾病全过程干预,都要求村医发挥更大作用。他们既处于医疗卫生最基层、又处于疾病预防的最前端,工作量势必会越来越大。对此,除了在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关爱外,还要切实为他们减负,让他们把精力花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