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德寺大院里的欢声笑语
喜德寺位于布达拉宫的正东、小昭寺的西北,在西藏拉萨市北京东路后面一个民居大院的中心地带。喜德寺是拉萨的记忆,也见证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该寺大约建于公元9世纪初的吐蕃王朝,又被称为喜德林,是西藏拉萨的四大林之一(“林”指西藏活佛在拉萨的府邸)。历史上的喜德寺,曾经非常辉煌,后多次毁于宗教纷争。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喜德寺得以重建,如今的面貌焕然一新。
春天来了,喜德寺大院里的柳树吐出了新芽,阳台上的杜鹃花尽情绽放着,见到喜德寺大院居民组长边巴旺久时,他正在喝着甜茶。“6岁的孙子正在吃早餐,过会我要送孩子去幼儿园。”边巴旺久跟记者聊起了喜德寺大院前前后后的变化,“喜德寺历史悠久,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只是后来经历了变故,使得喜德寺破败不堪。前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喜德寺得以重建,你看,重建后的喜德寺焕发着新的光彩,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这都是党和政府尊重历史文化的铁证。”
在喜德寺大院门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醒目屹立,显示国务院于2013年3月公布,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次年所立。
边巴旺久一家四口人,儿孙绕膝,颐养天年,其乐融融。作为居民组长,边巴旺久的主要工作是反映群众心声、政策传达和宣传,每个月还有900元钱的补助。
“我在这个大院生活了十几年,见证了大院的发展变化。比如我们门口立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但是如果大院破破烂烂的,肯定也不像样子。其实,这些年,大院的居民们都见证了党和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边巴旺久告诉记者。
喜德寺大院里,居住着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的70多户居民,大家在这里邻里守望,友善互助,在大院的入口处,还有居民在玻璃房里自发值班,守护着大院的治安。“我们大院的旁边就是神力时代广场,大家无论是购物还是就餐还是休闲娱乐,都很方便。这些要感谢我们的党委政府,只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老百姓才能享受幸福。”边巴旺久的这些话不仅仅是说给记者的,也常常说给孙子听,“我今年57岁,记得小时候家庭条件很差,父母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在民主改革以后,西藏废除了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人民才真正实现了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各项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虽然孩子还小,但我们家人还是希望从小给孩子种下爱党爱国的种子,让孩子慢慢感悟。”
喜德寺大院与神力时代广场,前者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谧安详;后者像是一位朝气蓬勃的青年,充满活力。在拉萨的城市记忆里,奏响的是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赞歌,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焕发着绚丽的光彩。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自治区档案馆馆藏蒙满文档案精选》: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结晶
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间,西藏曾发生过准噶尔军侵扰西藏事件、卫藏战争、珠尔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廓尔喀人入侵西藏、森巴战争等多次内乱外患。[详细] -
沈卫荣谈“西藏蒙满文档案”:此中有真意
清华大学沈卫荣教授认为,研究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史,需要在研究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元朝与乌斯藏、朵甘斯、朵思麻的关系等议题之后,把历史的不同层面和丰富性揭示出来。[详细] -
《雪域山水藏地人》:记录真实 书写奇幻
由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西藏民主改革60年系列图书”首发式于近日在京举行。[详细] -
从唯物论角度研读历史学理论著作
最近,笔者阅读了《黑格尔历史哲学》《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等关于历史学的理论著作,感悟颇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