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古老藏戏《折嘎》获新生:从流浪艺术到民俗戏曲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折嘎》是一种具有单口相声特点的藏族曲种之一,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阿坝县流传历史悠久,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歌颂英雄神明,也有送吉祥传好运的意思。
“折”,藏语意为果实;“嘎”,藏语意为洁白。《折嘎》可译为“洁白的果实”或“吉祥的果实”,也是寓意生活美好的意思。(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折嘎》这种说唱形式也广泛流传于西藏地区及青海、四川等省的藏族聚居地区。这些唱词有相当大的即兴成分。演唱者不仅要吐词清楚、口齿伶俐,而且要掌握丰富多彩的藏族语言艺术,有一定的创作才能。(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折嘎》分为说和唱两部分。一般是先说后唱,并穿插一些简单的舞蹈。传统的《折嘎》唱词,开始都是祝福吉祥和丰收,接着述说自己从哪里来,到何处去,随后用夸张的词语赞颂自己的木棍、木碗、羊皮假面和自己的身体。(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折嘎》根据时间、地点、对象的不同,唱词也因之而异。大致包括述说《折嘎》形成历史、山川寺庙特色、各地风俗习惯,或对长官财主进行讽刺挖苦等。(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过去《折嘎》的说唱者,大都是流浪艺人,或是沿门乞讨的乞丐。他们手拿木棍,怀揣木碗,肩披山羊皮做的假面,用吉祥的祝词,风趣幽默的表演,求得施舍。每逢藏族传统节日,城乡集市贸易盛会,或者喜庆欢乐的场合,往往都有《折嘎》艺人的演唱。(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西藏民主改革以后,《折嘎》艺术登上舞台。演唱形式有单人《折嘎》、双人《折嘎》、三人《折嘎》和《折嘎》小戏,演唱赞颂新人新事新风尚的新唱词,如今《折嘎》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中国网记者 张正朋/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