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让日子越过越美”
蓝天映新房,草低现牛羊,炊烟迎风飘,笑语传四方。
从公路上远眺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日土县日松乡甲岗村,只见一大片红檐白墙的两层居民房矗立在绿中带黄的草原上,家家户户屋顶都插着五星红旗,迎风招展、格外鲜艳。
甲岗村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南部,距离县城79公里,从村庄往西80公里可达边贸点独木契列,是典型的边境村庄。
几年前,这个村子基本上都是土坯房,一条土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住房差、交通烂,这是昔日的甲岗村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
2014年,阿里地区统筹各方资金1亿余元,启动了甲岗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92户民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全村群众从此告别土坯房,住进了通水通电通网络、面积上百平方米的“别墅式”新居。
走进甲岗村,现代化小区景象扑面而来——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笔直的路灯整齐排列,村里还配套建设了设施齐全的幼儿园、美观大方的村民广场、功能完善的村委会活动场所,这个西藏西部最边陲的普通小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迈上小康之路。
60岁的次杰拉姆老阿妈家里,各种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屋前还盖了暖廊,两层6屋的设计让全家5口人都有单独的房间。
“这套房子家里自筹了7万元,其余都是国家投入的。托国家的福,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大家挣钱的门路也多了,我儿子就在附近的砂石场打工,每年挣不少钱,加上政策性补助,现在大家都不愁吃不愁穿,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美。”次杰拉姆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阿里地委、行署始终把边境小康村建设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这条主线,坚持屯兵与安民并举、固边与兴边并重,聚焦“八到村、村九有、十到户”总体目标,突出“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这个主题,扎实推进边境小康村项目建设,规划实施噶尔、普兰、日土、札达4个边境县15个边境乡镇37个边境村,惠及边民5756户21205人,规划总投资24.89亿元。截至目前,37个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成为全区率先完成边境地区小康村建设任务的边境地市。
在边境小康村建设过程中,阿里地委、行署先后派出140个工作组,多次深入37个边境地区小康村开展调研和现场办公,着力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制定边境地区小康村年度建设方案,按照“先住房、再基础、后产业”的工作原则和完成时序,确保工作进度、资金使用、项目落地、工程质量、任务责任全面落实。
为强化资金保障和规范电子档案管理,阿里地区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在自治区人均补助10万元的基础上,统筹整合援藏资金20113万元,按照一个村庄一套档案的模式,建立健全边境小康村电子档案管理。
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是边境小康村建设的重点工作,阿里地区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正确处理重大项目与民生项目的关系,按照“十项提升”工程内容,科学规划村内道路、照明、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积极改善生态与人居环境,大力实施植树造林、退化草地治理、人工种草和垃圾处理设施等工程,引导边民在房前屋后植树种草养花,巩固提升消除“无树村、无树户”成果,推进边境地区环境实现“绿净美”。
为强化产业支撑与增强内生动力,阿里地区坚持“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统筹抓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培育发展种养加、旅游等适合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带动边民稳定增收,提升边境村造血功能,规划建设32个配套产业项目,预计惠及边民21205人。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为有源头活水来
帮辛乡帮果村是西藏边境墨脱县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距县城59.6公里,与帮果村相邻的帮辛村、宗荣村也一样,都是散落在崇山峻岭上的村庄,进村道路临崖而行、极其艰险。[详细] -
传承“老手艺” 带动一方人
藏北牧区人人参与牧业改革,可扎层却还固守着传统服饰加工技艺。家人都说他是个不懂得变通的“老顽固”,他也毫不理睬,还硬着头皮反驳: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工艺,可不能在我手里弄丢了。[详细] -
政策很给力 民企更有劲
今年以来,昌都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工作措施,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搭建服务平台等方式,尽心竭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路架桥、保驾护航。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