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犹如“茶与盐巴”
中国西藏网讯 “相亲相爱、汉藏一家,犹如雪域高原上的茶与盐巴。”这句谚语成为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和睦相处最真实的体现。这种茶与盐巴的情谊,并不是要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往往来自于日常的点滴流露。
图为日喀则市夜景 摄影:赵耀
今年52岁的李新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一名普通的治保员。他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巡察社区治安情况,这应该是最清闲的工作了,因为社区群众非常和谐和睦,从不会出现争斗和过激的行为。”
李新所在的江洛康萨社区成立于1988年,辖区面积0.8平方公里,共有741户2426人。藏、汉、回各族群众在这里共同生活,除此之外,这还是一个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区,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李新本人也是民族团结的典范。他的父亲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人,当年随十八军进藏,后在日喀则市长期工作,还是一名政协委员。
几十年过去了,李新也成长为政协委员。1月6日,西藏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拉萨召开,李新作为政协委员参加大会并积极建言献策。他说:“父亲当年是一名政协委员,如今我自己也成为政协委员,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一定会认真履职尽责,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江洛康萨社区“网红”客栈 摄影:赵耀
作为一名心系家乡的政协委员,李新十几年如一日地做好本职工作,成为社区的守护者。既守护自己的美好生活,也守护社区的邻里相亲、藏汉一家的民族团结情。
像李新这样,从社区群众到管理参与者,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江洛康萨社区、德勒社区等多民族聚居的城镇社区,已成为普遍现象。不仅如此,甚至让外来群众担任“双联户”户长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让外来群众参与社区管理,实现了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转变。
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管委会主任尼玛琼拉说:“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西藏自治区一贯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团结工作有利于各个民族。政协委员更要带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带动新委员学习理论,提升履职能力。”
2019年12月11日,《国家民委关于命名日喀则市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决定》中指出:“日喀则市的生动实践,探索了一条符合边疆实际、富有西藏特色的创建之路,为西藏自治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作出贡献,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了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居住着藏、汉、纳西、独龙等数十个民族和一个“未识别民族”——僜人。近年来,察隅县先后实施了兴边富民、边境小康村建设、易地搬迁等一批惠民生、促团结的重大工程项目。
西藏自治区政协委员、林芝市察隅县政府办主任齐梅说:“作为偏远地区的一名较少民族代表,我感触很深。边境小康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各族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地,体现了党和政府的特殊关爱,也更加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的信心和决心。”
去年,西藏自治区24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30名模范个人受到国家表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洛隆县孜托镇、那曲市巴青县中学等5家单位被命名为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两路”精神纪念馆被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进步教育基地。越来越多西藏自治区区外群众来藏兴业创业,1730名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促进了人才交流交往交融。
今日的西藏自治区,各族人民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使者、个个争当民族团结的模范。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二召 赵耀 王媛媛)
-
西藏拉萨表彰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和模范家庭
11月18日,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举行2019年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9个单位、40名个人、5户家庭分别被授予2019年拉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和模范家庭。 [详细] -
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生产译制、发行放映总结评审表彰活动在广东举行
会议期间,对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语电影生产译制、发行放映总结评审会中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及发行放映优胜单位进行了表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