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张兴杰 董玉整 发布时间:2021-06-07 08:39:00 南方日报

  5月3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是顺应人口发展规律,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的重大政策调整,既必要,又及时。

  人口问题是“国之大者”,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1月参加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时强调:“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过去几十年,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素质偏低。新近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速缓慢以及人口分布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与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相适应。对此应引起足够重视,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人口分布结构失衡,“胡焕庸线”有待突破

  上世纪3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胡焕庸在我国地图上的黑龙江爱辉(当时称瑷珲)与云南腾冲之间画了一条对比人口密度的直线(史称“胡焕庸线”),把我国分成东西两个部分,结果发现,东部虽然面积仅占全国的36%,但人口却占96%;西部尽管面积占全国的64%,但人口只占4%。

  “胡焕庸线”面世80多年来,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态势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变化。2020年,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这些5000万人以上的11个省份,除四川省分处“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外,其余10个省份均在该线的东部;少于1000万人的3个省份则全在该线的西部。2010年至2020年间,人口增长最多的5个省份也全在该线的东部,依次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上世纪80年代后,大量人口自发地从西部向东部特别是东南地区流动,加剧了东部人口的增长速度和集聚度。

  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尤其是东南部,而西部尤其是西北部很少,这导致西北地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匮乏,大大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时也造成东南地区人口过于稠密,带来了一系列突出问题,比如人多地少、城市房价高企、交通拥堵等。

  笔者认为,必须按照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要求,进一步采取各种大力度的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把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努力突破“胡焕庸线”,努力留住西部地区人口、人才的存量,提高其增量,大力加快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二、人口年龄结构失衡,人口老龄化问题亟待强力应对

  从2010年到20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大大加快,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上升了4.63个百分点。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总人口的13.5%,比联合国有关机构规定的老年型人口指标值高出近一倍。随着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双双降低,以及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必然日益加深。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就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答记者问时指出,预计“十四五”末期我国将由轻度老龄化社会转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尤其严重的是农村地区,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在农村“推”、城镇“拉”的“双力”作用下,继续由田间涌向城镇,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规模必将更加庞大,农村人口势必更加老龄化。

  人口严重老龄化将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为有效应对我国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重大决策,“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具体而言,则是要贯彻执行“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及5月3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各项相关政策措施,尤其是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通过保持一定的生育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其中配套支持措施十分重要,核心是要全方位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显著降低全社会的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成本。其次,“要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后的劳动力不足。尤其提倡适时延迟具有高级职称、研发能力较强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退休年龄,以便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作出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次,大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满足众多老年人口的基本需要。要推动各领域各行业适老化转型升级,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特别要发动各方力量提供充足的普惠型养老服务;要发展老龄产业,积极开发满足老年人需求的相关技术和产品;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切实维护老年人各项合法权益。

  三、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新生婴儿性别比有待降低

  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合理体现在人口性别比上(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2020年,我国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1.24%,女性人口占48.76%,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基本持平。就是说10年来我国总体上男多于女的人口性别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

  广东省总人口性别比为113.08,是全国最高的,说明我省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在全国最突出。归纳专家学者的观点,男性总体上明显多于女性的人口结构,适婚年龄男性明显多于适婚年龄女性的人口结构,会给社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男性间会出现婚姻挤压现象,婚姻竞争加剧,很多男性将为恋爱、婚姻付出更高的代价;一部分低收入阶层男性尤其是落后农村地区的男性,将无法找到婚配对象,终其一生只能当“剩男”“光棍”;一部分女性将早婚;有可能导致买卖婚姻、性犯罪等违法现象增加。

  中外学者公认,新生儿性别比(即出生人口性别比)更具观察意义。新生儿性别比正常值通常在103—107之间。我国2020年新生儿性别比为111.3,虽然较2010年下降了6.8,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值,需要进一步降低。只有将新生儿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我国人口整体性别结构才能进一步改善,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作者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和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90)的阶段性成果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