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稳经济必须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

夏杰长 张颖熙 发布时间:2022-05-27 08:58:00 光明日报

  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要全力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也进一步作出“拓宽社会投资渠道、扩大有效投资”的决议。

  长期以来,投资都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据统计,2015年一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投资对季度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7.9%。特别是在当前消费低迷、进出口放缓、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更是实现“稳经济”的关键抓手。只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才能提升市场主体投资预期、平稳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引导经济走出低谷并恢复到经济潜在增长率水平。如何真正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切实起到拉动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功夫:

  第一,要重视基建投资“压舱石”作用。从投资类别上看,包括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等,其中基建投资是基础,能有效带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今年我国水利工程投资取得较大进展,据水利部数据,2022年1—4月,全国重大水利工程新开工9项,全国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9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5.5%,预计全年水利建设投资8000亿元。根据测算,重大水利工程每投资1000亿元,可以带动GDP增长0.15个百分点,新增就业岗位49万个。基建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方面的作用可见一斑。

  第二,要紧紧围绕“有效”做好文章。所谓“有效投资”是指投资回报率高于社会平均回报,乘数效应较高且有助于形成资本的投资。因此,扩大有效投资规模,要以项目的潜在投资回报率作为衡量标准,确保投资的短期和长期效益。为此,要关注投资的领域和方向,选择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行业,做到精准投资。比如,在数字产业方面,适度提前开展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投资,夯实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制造业方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石化、钢铁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同时带动装备制造等行业投资;在高技术产业,重点关注“卡脖子”产业,加大对生物医疗、半导体、工业软件等行业的股权投资,增强产业链的安全性。

  第三,要着力强化项目落地执行能力。当下,要增强时间紧迫感,紧紧抓住扩大有效投资的窗口期、关键期,强化项目落地,促进有效投资高效运行。创新项目审批流程,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要加快履行项目各项审批手续,推进投资审批事项在线并联办理,缩短全流程审批时间。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做好征地拆迁、市政配套等开工前准备工作,协调保障用工和原材料供应,推动尽早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强化项目要素保障,针对重大项目在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方面的特殊要求,建立多层次、跨区域、跨部门的协商机制,积极争取更多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有序实施能耗单列。

  第四,要积极提升资金筹集能力。2022年,我国发行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专项债券,这将成为今年我国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各地要加快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进度,将有效投资的引擎作用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各级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支持政府投融资公司做大做强。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加快融资机制创新,依托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鼓励多种方式发展直接融资,提高间接融资的效率,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除增量投资外,支持以资产证券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形成以“存量带增量”的有效投资良性循环。

  第五,要充分激励民间投资意愿。与政府投资不同,民间投资更注重未来市场的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民间投资主体会更加谨慎,需要政府投资发挥撬动作用的同时,给予更多政策鼓励和支持。为此,要进一步放宽市场进入,出台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相关政策。特别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探索合理回报机制,扩大有效投资的空间。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民间投资条件,落实和完善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加强地方政府、企业、投资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创新投融资方式,丰富民间投资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支持力度。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扩大有效投资在稳经济中的关键作用,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的工作精神,抓住重要时间窗口,力争实现既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作者:夏杰长、张颖熙,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姜长云: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年来,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特别是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详细]
  • 蔡之兵:以精准思维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详细]
  • 杨光普:打好政策组合拳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外部看,我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在疫情防控、经济恢复等方面不同步,加之乌克兰危机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不畅,我国外资外贸均受到影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