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史观—微观—宏观—域观——从经济学范式演进看现代经济学范式创新

金碚 发布时间:2024-01-08 09:12:00 北京日报

  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表现为学术范式的不断演进和重大变革。而每一个新的范式承诺(就是所确认的思维模式或认识构架)中都含有以往范式的合理因素,同时以往范式承诺中都含有新范式的基因萌芽。经济学范式承诺的形成和变革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发生的演化生成过程。以往范式是新生范式的“母体”,滋养了新生范式,同时,又因时过境迁而成为文化遗产。

  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以史观范式为实质,将社会经济发展视为历史过程

  现代经济学萌芽于古典政治经济学,准确地说那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属哲学、法学、史学、伦理学的范畴,主要以历史观察和归纳逻辑,构成其叙事体系结构,可以说是基于历史观察的经济现象“史观”范式描述。一般认为,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是经济学开始走向独立学科的标志性学术文献,奠定了市场经济理论体系的逻辑基础,发出现代经济学范式变革的先声。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对经济学范式变革的贡献和深远影响。马克思主张和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其经济思想以史观范式为实质,将社会经济发展视为历史过程,基于极为丰富的经验事实和复杂关系。另一方面,马克思力图以演绎逻辑的严谨结构,将丰富的历史现象纳入逻辑自洽的演绎逻辑叙事建构体系。这就是学术巨著《资本论》的宏大体系,尽管未能完成,但对政治经济学史观范式变革和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具有极大启示和激励。按此范式承诺的构想:对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观察认识和叙事表达,可以建构起独立的学科体系,即可以运用与自然科学相类似的演绎逻辑方式,建立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这在所有的社会科学学术体系中,独树一帜。

  以纯粹的先验方法建构经济学的学术体系,可称为“微观经济学”

  直到1890年,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范式变革的完成,即摆脱政治经济学的史观范式承诺和叙事建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微观范式承诺。实际上就是抽象掉所有的历史和经验因素,以纯粹的先验方法(形式逻辑推演),建构经济学的学术体系,可称为“微观经济学”。这样,经济学就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历史学、法学、伦理学的体系中完全脱离出来,微观范式承诺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底层逻辑基础。从此大学中才开始有了经济学院或经济学系的建制。

  众所周知,20世纪的所谓“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体系中引入总量分析方法,即宏观范式。这样,尽管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范式承诺机理逻辑仍然存在明显不够严谨和难以充分自洽之处,但现代经济学仍然据此建构起了“微观—宏观”范式承诺的主流体系。可见,经济学是一门很年轻的社会科学,仍然走在不断探索的学术发展道路上。

  “微观—宏观”的经济学主流范式尽管(形式)拥有强大的逻辑力量,有较强的学术解释力,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因此不可忽视经济学者们在其他方向所进行的持续探索及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例如,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的理论也对经济学发展有重要启示和影响,因而也有“演化经济学”“复杂经济学”等学术探索和有益成就。

  由假定完全相同的行为人(经济人)所组成的经济学“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100多年来,其他方向的经济学研究成就,远没有以牛顿力学理论的方法论隐喻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后者以“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为主导,建构起了以演绎逻辑为自洽性底基和具有因果关系链的现代主流经济学体系。那是一个没有历史过程、文化差异和经验因素的,完全由理性主导世界的逻辑推理架构,并且将人的理性思维抽象假定为工具理性主导,即以追求“收入”“利润”“GDP”等经济目标作为“经济人”的行为取向,而将其他因素均作为“干扰因素”排除掉,一切皆归因于工具主义理性。实际上就是完全诉诸作为间接福利的经济利益,而无视作为直接福利的真实需要。这是一个形式逻辑力量强大但远离具象世界的范式承诺构架和抽象思维方式。

  经济学如果只是满足于形式逻辑的完美和推导的纯粹自洽性,那么,这样的叙事方式尽管可以满足“合理”的形式完美,但可能仅仅是使人“赏心悦目”的美感,而非世界的真实。经济学归根结底是致用之学,不仅要发现和抽象地表述客观规律,而且要用之于解决现实问题。由假定完全相同的行为人(经济人)所组成的经济学“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世界,与现实世界不可同日而语。这既制约了经济学的科学发现能力,也限制了经济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域观经济学的范式变革,将一维性叙事逻辑变革为承认和理解多维的社会经济空间

  在现实世界中,所存在的并不是抽象的同质“经济人”,而是异质化的具象人群。人不仅个体差异极大,而且在不同国家、地区、领域中发生的行为和相互关系,构成一定社会关系环境中的群体。人不是粒子般的孤立行为个体,而总是在各种“域境”中展开各种复杂的行为关系。现实的社会经济空间,是由无数“经济域”即“商域”所形成的复杂多维空间。经济学的进步须向着可以理解域观世界的方向,实现范式变革。这样的范式可以称为域观经济学。

  域观经济学的范式变革,并不否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学理价值,而是将一维性叙事逻辑,即以经济理性(工具理性)为唯一维度,变革为承认和理解多维的社会经济空间。从传统主流经济学的一维叙事空间,扩展为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的三维叙事空间,以此视角来观察和刻画经济世界,包括经济主体行为特质、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空间,以及不同域观行为和域观空间之间的相互畅通关系,这就形成了经济学的域观范式承诺的建构体系。

  简言之,应在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承诺中,引入域观范式承诺,形成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域观经济学三大体系构架。其中,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范式主要以经济理性为支柱;而域观经济学范式则以经济理性、价值文化和制度形态三维框架为支柱,并且充分吸纳经济学的史观范式因素,使经济学更具人类发展的实践性现实关切。

  因此,域观经济学的缘起,即“微观—宏观”范式向域观范式的演进,同时也是被现代主流经济学所抽象舍弃的史观范式承诺因素,再度回归现代主流经济学体系,进而形成更为丰满的史观—微观—宏观—域观范式承诺建构。

  以域观经济学范式承诺和视角进行观察,任何经济体都有其“特色”,不存在无个性及域观特色的市场经济过程。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具有域观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制度体系中发生的,而这些文化观念和制度规则秩序在不同经济体中不会完全相同。与西方国家相比,历史文化深厚的中国,国情特色是十分显著的,对经济行为、经济关系的影响也是系统性的和深刻的。这并非偏离人类发展共同文明大道的异类现象,而是现实世界的本真性体现,即人类文明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创新。同时,一个具有独特国情的国家面临和需要解决的经济发展问题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也对经济学范式创新提出了紧迫性需要。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终身荣誉教授)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小插曲无碍金砖国家合作大趋势

    日前,频频抛出争议政策的阿根廷新任总统米莱正式宣布,阿根廷不会加入金砖国家。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共商共赢的大家庭,阿根廷若以此为契机,本有望逐步摆脱经济困境,自主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详细]
  • 读懂中国 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今天,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前途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