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2018全国两会 > 两会现场

[“两会”专访]达扎委员:绿色发展机制化助益全面小康

王艺灵 发布时间:2018-03-04 10:38:00 中国西藏网

    
四川省阿坝州政协副主席、州佛协会长达扎活佛在人民大会堂前留影(图片由本人提供)

  中国西藏网讯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在开幕式委员入场现场,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州佛协会长、达扎寺活佛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

  达扎委员表示,环境保护是他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和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体制建立、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让我感受最深的是,2017年覆盖全国的中央环境保护大督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就四川来讲,全面向环境污染宣战,打响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我们阿坝州也提出了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工作目标,各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措施不断得到落地落实。”

  达扎委员表示,通过在阿坝州调研了解的情况来看,一方面,阿坝州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和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确保国家生态安全方面位置特殊而重要;另一方面,由于区位、气候、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区域内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与建设投入不足,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增收和全面小康之间的矛盾突出,需要国家给予更多的、特殊的支持,从而进一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好地实现党的十九大关于“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目标要求。此次达扎委员将在提案中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加大草原生态建设支持力度。阿坝州是四川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有天然草原6783万亩,占全州幅员面积的53.7%,占四川天然草原面积近三分之一。但当前全州“两化三害”草原面积高达411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的71.1%,草原超载过牧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草原生态保护的形势比较严峻。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的加大投入和当地农牧民的有效参与相结合。一是提高草原生态奖补标准。当前草原现奖补项目标准为:草原禁牧补助7.5元/亩,草畜平衡奖励2.5元/亩,而区域内天然草原平均产值约167元/亩,两者之间差距过大,影响了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致使草原超载过牧,建议比照天然草原产值提高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补助奖励标准,提高农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积极性,变资源开发人为资源保护人。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提高草原“三害”防治、人工种草等生态保护建设项目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健全草原防火经费、物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对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牧草基地建设等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牧区开展牧区草原保险,将草原火灾纳入保险范畴,进一步扩大草原保险覆盖范围,提升牧业风险保障水平。三是推动草原管理队伍建设。明确村级草原管理人员职责任务、薪水来源和最低收入保障等相关内容,推动草原保护管理制度化。

  二是延长高寒地区退耕还林补助期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国家的关心支持下实施的“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让广大农牧民和森工企业由之前的“砍树人”转变为“栽树人”,极大地保护了森林资源,也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了生态保护带来的实惠,有力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但由于阿坝州属高原高寒地区,退耕还林主要产生的是生态效益,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受国家退耕还林补助年限政策的限制,以及自然地理、经济社会等方面条件制约,补助期满的林木还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尚未培植起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临较大挑战,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的任务十分艰巨,面临着前功尽弃的风险。建议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的同时提高补助标准,并建立与物价上涨相联动的补助标准调整机制。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措施。阿坝州作为限制开发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多年来,按照“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全力保护生态环境、全力维护生态平衡,全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功能目标水质标准,对构筑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深度贫困地区,为实现与全国的同步全面小康,更好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因此,达扎委员建议尽快制定出台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建立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受益地区和保护地区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基金,采取生态补偿费、生态服务费、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成本、生态补偿税(绿色税收)、生态补偿保证金、财政补贴、优惠信贷、产权交易等多种形式,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渠道,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供给;同时加快构建多元化的生态建设市场机制,推动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矿业权等环境资源权益交易试点。(中国西藏网 文、图/ 王艺灵)

(责编: 陈冰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