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包鼓了,沙地绿了:西藏扎囊治沙一箭双雕
在沙漠上开出花,这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近几年诞生的奇迹。通过治沙,当地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让周边原本贫穷的山村改头换面。
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内景。 郎朗 摄
今年27岁的仁次罗布没有读过书,家里5口人,他是老大,能帮大人做事情的时候,他便开始在家种地,从早到晚一天12个小时在地里劳作,可几亩微薄的青稞地只能勉强满足全家的口粮,有时候还得饿肚子。
当年,位于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山谷冲积平原的扎囊县,一到春天或是秋末,县内便会风沙四起。当地人形容,“风沙像白马一样到处跑”,连附近的村民都看起来是灰蒙蒙的。
基地内景。 郎朗 摄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2016年,扎囊县建起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占地约1万亩,划分经营区域为科技扶贫种苗科研区、科技扶贫种苗示范区、生态修复示范区。主要从事育苗、藏药、藏草等科技研究和种植业务。截至2020年5月,该项目通过流转土地8200亩,为村集体经济年创收41万元,覆盖带动178户818人增收。每年带动贫困户200人长期就业,人均年创收达到2万元。
基地内景。 郎朗 摄
从生态修复到种苗示范,这是一片扎根在高原之上的绿色奇迹。
这个奇迹也让仁次罗布一家的生活有了转机。藏草万亩植物种苗繁育基地建成后,仁次罗布开始在这里工作,负责浇水、剪草、补草籽等工作,他现在一个月能赚4800元左右。
仁次罗布正在基地工作。 郎朗 摄
仁次罗布至今还记得拿到第一笔工资的情景,他捧着钞票跑回家,全家人高兴的不得了。“钱太多了,太感动了。”他说,家里人数了好几遍钞票。人生中的第一笔和第二笔工资,仁次罗布都存了起来。
在这里工作两年,他不仅有能力供弟弟读大学,也有了一定的积蓄。去年,仁次罗布用工作以来的存款,给家里盖了两层楼房,彻底告别那间住了20多年的土木房子。他还计划着,再给家里买台拖拉机,父母年老,翻地等重体力活已经干不动了。
基地内的植物。 郎朗 摄
这个植物种苗繁育基地还让张露获得了成就感。张露是基地的研发人员,4年前来到西藏参与项目建设。从种苗培育到大田实验,她和同事们不断探索最适合当地种植的植物种类,一点点修复了原本荒芜的沙地。
“看到沙地变绿洲,真的特别有成就感。”张露说,她自己亲手在河边种了一棵耐旱的金丝柳,几年过去,已经从孱弱的小苗变成茁壮的小树。
更值得一提的是,育苗基地还实现了大数据的运用。未来,以扎囊县为样板,在实现扎囊县“大数据+扶贫”的平台基础上,“生态大数据智慧指挥系统+乡土植物驯化繁育体系+种质资源储备+各类生态修复技术标准+定制化生态产品研发”的模式或将大面积推广。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三江源地区发现罕见藏棕熊
趁着这个国庆长假,生活在三江源的野生动物也想出来逛一逛。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李理介绍:“我们傍晚5点左右架设好设备, 6点30分左右就拍到藏棕熊了,当时非常兴奋”。[详细] -
青海东部祁连山最东端首次拍到雪豹
雪豹,位于高山生态系统食物链顶端,因其常在亚洲腹地的高山雪线附近活动,善于攀岩,行踪隐秘,被誉为“雪山之王”。[详细] -
“我有一个植树梦”
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三江农民专业合作社,扎西旺堆在苗圃里查看石榴树苗的生长情况 。[详细]
- 10月11日18时至12日6时天津新增1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新增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
- 青岛发现6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6例无症状感染者 5天内将对全市检测全覆盖
- 我国北方地区明显降温 北方多地启动供暖
- 专访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毛伟明:加快能源领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兴安盟走出“文化扶贫”的致富新路
- 【超级工程闪耀“十三五”】珠江上的“三峡”——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
- 【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科技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 济南对疫情防控进行紧急部署 对青岛来济人员进行2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检测
- 12日中午前广东海域所有渔船须回港避风
- 山东部分县区发布疫情防控紧急提醒:近期不要前往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