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驻村见闻】百年藏寨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爱好文学的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给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发展变化图景,描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为藏寨前的石碑
同行者众说纷纭。
“这个寨子好像新建的,没有百年吧。”
“寨子跟前的石碑写得清楚。”
“百年藏寨,古道驿站。”
“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我注意到了,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立。”
“这怎么能叫百年藏寨?”
不管怎么说,在土壤贫瘠、干燥缺氧的地方,看到枝头挂着大小不一的果子和泛着红色的花椒籽,人们犹如在荒漠中发现一片绿洲,惊喜中带着感叹。
担任讲解的如美镇党委副书记谷加周兴致勃勃,“坐落在竹卡村的百年藏寨是芒康县乃至藏东的一个旅游亮点。有人说这不是原来的寨子,甚至怀疑以前这里有没有存在过藏寨。朋友们,请看这幅旅游图,你会发现身旁的318国道与茶马古道高度重合。竹卡村海拔相对较低,数百年前,即有人在此依山傍水居住。村里老人说,寨子一直存在,破破烂烂,夏不遮雨,冬不挡雪。如果有人想在这里体验原始生活,待不了三天会自动逃离。重庆市第八批援藏工作队投入资金,规划兴建了这个寨子,民居错落有致,内外均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房间内的设施美观、时尚、实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接着把好事办好,发展集体经济,青壮年没有闲着的,家家有分红,户户有盼头。我们从寨中穿过,看了几户人家,正像这位大姐所说,原先的寨子不止百年,眼前所见触动人心,用四个字概括:古寨新貌。”
图为藏寨上的葡萄藤
在一处院落前,众人驻足,仰头观望。房子依地势而建,且有错落。吸引大家的是攀援而上的一架葡萄藤,足有三层楼高。绿色植物向阳生长是天性,怎样生长则需主人精心架设。
与同行者赞叹一番,我的目光缓缓下移。在葡萄架侧下方的房顶上,摆放着一排花盆。众人皆知藏族爱花,即使在冬季,居民也会在阳台养着几盆花。如今进入雨季,主人把一盆盆花儿搬上房顶,与远方的朋友共享好时光。
正欲转身,忽然发现身旁门楣上镶嵌着两个小铁牌,一个是黄底红字,上面写着“共产党员户”;一个是蓝底白字,上面写着“平安家庭”。毫无疑问,这家户主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彻底改变了之前留在脑中的农牧区共产党员形象。百年藏寨中的党员,在家窗明几净绿树红花葡萄架,出外精神抖擞干事创业群众夸。
多数人往前移步,我仍在这处院落前站着。从上往下看,阳光、国旗、共产党员,在党的阳光照耀下,个人才能健康成长;从下往上看,共产党员、国旗、阳光,心里装着党和国家,党员必能带领群众奔小康。
图为村头喝甜茶聊天的老人
走出寨子,在村头的大树下有四位老人喝着甜茶聊天。
我问:“阿妈啦,是住以前老寨子里好还是住现在新寨子里好?”
其中一位普通话说得挺顺溜,“新寨子好。老寨子一到天热的时候,人身上牛身上都是苍蝇,到处脏兮兮的。新寨子有专门养牛的地方。院子里有自来水,不用背水了。说到底,人好,村干部做事比我家孩子还周到。”
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百年藏寨。是呀,寨子存在的时间体现茶马古道旁这个小村落的历史,寨子发生的变化折射藏东人民今生的幸福生活。(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大山驻村见闻】洒水员达瓦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学弦子舞
舞场上的我尽管是个丑角,但用真诚对待自己、用善良对待他人,“与众乐乐”,同样是一种享受。[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进山方知情深
说起松瓦村,我总是不解,为什么驻村工作队不在村里,而是在乡政府设有办公室?这与驻村要求相差甚远。 [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川藏南线
从成都到拉萨的G318往往被称为川藏南线,因为多次途经川藏南线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芒康驻村,我对它的了解逐渐加深。 [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吉村与拉姆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驻村队员速写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藏东朱巴龙乡驻村。[详细] -
【大山驻村见闻】徒步自林贡村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西藏日报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驻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