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理论 > 资讯

福建福鼎:党建引领,走活城市基层治理“一盘棋”

刘振辉 发布时间:2020-06-19 08:46:00 中国城市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以建设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引领市为契机,立足中小型县级城市特点,下好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先手棋”,有力提升党领导城市、治理城市的能力水平。

  善布“棋局” 更有强度

  城市基层党建涉及动体制、动权力、动利益的难题很多,需要市委主要领导亲力亲为、高位推动。为此,我们连续三年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市委“一号课题”,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领办项目,作为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拧紧了市、街道、社区上下联动、一贯到底的“动力主轴”。

  我们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实施意见及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等20多个配套文件,发挥各级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严格落实项目管理、工作例会、问责问效等6项推进机制,形成整体、系统推进的“一盘棋”格局。

  善增“棋力” 更有力度

  街道是城市基层治理承上启下、联结四方的重要枢纽。以往却面临着能力与任务不对等、责任与权力不匹配的困境,为此,我们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做强街道“龙头”,做实社区“堡垒”。

  抓瘦身减负。福鼎重新界定街道“七项职能”,建立5个“后台”办公室和党群服务中心、综合巡查大队2个副科级“前台”事业机构,重新梳理街区权责清单,将街道职责从原有的200多项精简到70多项,精简社区“多头考核”“一票否决”等30多项,建立街道、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让街区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

  抓赋权扩能。为了提升街道话语权,我们赋予街道对市直派驻单位绩效考评、干部推荐等8项权力,制定5个赋权制度规范,推动权力落地。这次疫情防控,街道社区党组织能够第一时间有效调动辖区71家单位共同参与,为守好福建“北大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改革成效。

  抓资源下沉。我们树牢基层导向,尽可能把资源力量下沉到社区,让社区有能力为群众办事。比如,全面实行“1名市领导+1名专职党务工作者+3名兼职党员干部+3个共建单位”支持1个社区制度,增强社区工作力量;将街道行政事业经费全额列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每年办公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分别达到10万元以上。

  善落“棋子” 更有温度

  城市基层党建点多面广量大,涉及系统、条条、块块等多个方面,在抓党建促城市治理中,我们注重发挥街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搭建共建平台,汇聚城市“红色力量”,共建美好城市。

  集聚各方力量,形成服务合力。我们全面实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建立社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承诺、双向服务、双向约束为主要内容的“七双”共建机制,用制度推进“条条”围着“块块”转,先后培育打造了“温暖星期六”“小巷书记”等一批区域化服务品牌。

  发挥各方优势,创新服务平台。全市建立覆盖城区各领域的“1+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91处服务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构建“500米红色服务圈”。

  调动各方热情,提升服务实效。我们建立社区工作者“四岗十二级”薪酬体系,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办法,分类制定积分指标,推动3600多名在职党员第一时间“向社区报到、到一线请战”,带动了420名“两代表一委员”、5000多名志愿者进社区服务。

  善行“棋势” 更有深度

  提升党治理城市的能力水平,必须从政治上、组织上、能力上、机制上去引领、去保障。我们把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落到治理“神经末梢”,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和治理效能。

  坚持多网合一。福鼎市全覆盖组建网格(小区)党支部41个、楼栋党小组173个,做到每个网格内都有“1个党支部、1个红色驿站、1名小区秘书、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实现综治、城管、党建等网格“多网融合,一网管理”;建立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交叉兼职”制度,把加强党的领导写入物业公司、业委会章程,使小区各项工作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

  坚持多级会商。我们发挥街道综合巡查大队作用,运用好“数字城管”平台,通过“每日巡、经常访、及时记、随手做、实时报”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置群众家门口的问题;对现场不能处置的向职能部门“吹哨”,通过“小区—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四级联动的问题会商机制加以解决,实现查和治有效结合。去年以来,共办结事项2.71万件,解决问题时间大大缩短。

  坚持多元共治。全市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辖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元参与的“六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创设了“小巷公议会”“党群议事厅”等议事平台,推动各类群体参与城市治理。去年以来,通过共治协商,解决小区停车难、背街小巷整治等问题2790多件。(作者系福鼎市委书记)

(责编: 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