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须抓紧抓好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3月8日上午,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粮食生产问题,要求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要发挥好粮食生产这个优势,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要实现稳步提升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藏粮于地。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是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坚守。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既要保数量,也要提质量。要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有地可种,保证耕地决不能非农化。提高耕地质量要明确科学用地与管控修复并举的思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此外,还要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坚守耕地保护红线牢不可破。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在耕地、水等资源约束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实现粮食增产还要靠科技助力。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按照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的原则,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安全环保法治化,加快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要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道路,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粮食生产动力在政策。各级政府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走粮食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加强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要探索形成农业补贴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要搞好粮食储备调节,调动市场主体收储粮食的积极性,有效利用社会仓储设施进行储粮。要建立粮食安全合作机制,在农业生产、农产品贸易、食品安全等领域加强合作,确保粮食安全。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我们惟有时刻谨记总书记的叮嘱,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抓紧抓好粮食生产,努力推动粮食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才能将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捧得更稳。
-
五天四到团组,习近平留下5句“叮嘱”
今年全国两会,从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联组会,到内蒙古代表团、甘肃代表团、河南代表团,习近平已经四次“到团组”。[详细] -
再谈乡村振兴,习近平特别关注这6件事
3月8日上午,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对于投入的重点,习近平明确指出,“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谈乡风文明,他要求“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详细] -
播种乡村振兴“新希望”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上午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指出,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用好深化改革这个...[详细] -
人民网评:奋力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三农”问题一直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他多次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