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进博会积极践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关起门来搞发展。相反,这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抗疫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明了中国在更高起点上扩大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展现了中国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积极作为,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
本届进博会共设置技术装备、消费品、汽车、食品及农产品、服务贸易、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六大展区。总展览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数百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在此进行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这里,既有“老朋友”带来的顶尖的产品、技术,也有“新朋友”的慕名加入。各国企业积极踊跃参展,展览规模更大,参展企业质量和展品展览水平更高,成果也更丰富,满足各方期待。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各国企业的参展热情并没有因此而降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各国企业无一不在这种复杂严峻形势下寻找新的商机,设法渡过难关,并为未来发展铺好路、架好桥。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经过3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成为联通中国和世界的一条重要纽带。可以说,进博会是中国举办、世界共享的全球贸易盛会,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了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大舞台。
尤其指出的是,本届进博会是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举办的,有力诠释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辩证关系和积极作用。新发展格局是包容性的,是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加强各国间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既满足中国自身发展需要,也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新发展格局行稳致远。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是其中的一大重点任务。世界因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而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但中国始终如一扩大开放、推进合作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变,而且更加积极作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进博会是中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和具体实践。
建设开放新高地,促进外贸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出的四项重大举措。习近平主席一方面强调了开放合作的主调,另一方面又针对新形势提出了推进开放合作的具体举措,给各国企业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共享中国发展机遇吃下“定心丸”。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必然要紧紧依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双赢”的务实之举,既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外部动力,也为各国企业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不仅如此,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更为中国的巨大市场潜力添柴加薪,极大拓宽了中外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正如习近平主席反复强调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以进博会为契机,加快扩大开放的步伐,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从而,深度激活新发展格局,让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唐遥:构建新发展格局,进博会大有可为
近年来,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详细] -
任琳:特殊时期的进博会释放更多利好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拉开帷幕。此次进博会在一个特殊时期、特殊国际环境下举办,对世界和中国而言皆是一场特殊盛会。 [详细]